本页是<通山第一中学>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通山第一中学

阅读:68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21:31
单位介绍

通山一中新校区通山一中源于1942年9月创建的通山县立初级中学(校址汪家畈),1942年来,十易校址,1943年上半年迁至河畈崇福寺;1943年下半年迁至河畈下吴;1944年下半年迁至九宫山西港;1945年秋迁至杨福堂;1948年上半年迁至宋家祠;1949年下半年迁至通山县城关程家大屋;1950年冬迁至余长畈;1952年秋迁至凤池山脚下(老一中);1958年“通山县初级中学”改办为完全中学,并更名为“通山县中学”,简称“通山一中”。2005年9月迁至新校区。学校南倚风景秀丽的风景名胜区九宫山,东临鬼斧神工的省级地省公园隐水洞和碧波荡漾的富水湖休闲度假游览区,占地近397亩。

这里青山环抱,绿水点缀;幢幢现代化建筑巍峨壮观,气势宏伟;亭阁景点,造型别致,意态万千。这里集天地之秀,汇人文之灵,在湖北省内外享有盛名,是人才的摇篮。这里环境幽雅宜人,充满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是读书学习的好去处。这里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是莘莘学子全面提高素质实现人生跨越的理想场所。(现已成功申请重点一中)

学校拥有充满现代气息的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实验室、音乐活动室、美术创作活动室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多媒体教室。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和通山一中网站并接入国际互联网。学校还拥有标准田径运动场、风雨篮球场、露天篮球场、排球场和功能的健身器械。学校不仅拥有可容纳2000多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食堂、带卫生间和洗涮间学生公寓,还拥有洗浴中心、理发店、洗衣房、邮政所、有主治医师全天候坐诊的医疗诊所。齐备的办学设施,使一中成为了全省少有的实行全封闭管理的学校。

学校现有教学班66个,在校学生4500余人,在职教职员工260余人。学校办学设施标准,师资力量雄厚:任课教师中,特级教师4人,其中有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班主任"陈振翠老师;高级教师50多人;中级教师100多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承担着、省级教学科研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a;十五&a;规划重点科研课题&a;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a;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a;十五&a;规划重点课题&a;数学案例研究&a;实验学校"。学校始终坚持"发展与创造"的办学思想和培养学生"做人、求知、成才"的办学宗旨,遵循"正习惯、端人品、精学业、强体魄"的校训,创立了"立德、弘毅、创新、崇优"的教风和"好学、乐学、博学、优学"的学风。学校始终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创造为核心、能力发展为目标的常规教学管理模式。近几年来,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上省线升学率居咸宁市18所普通中学前列,2000年高考省线升学率居咸宁市,2003年上一类本科158人,省线598人,居咸宁市第三。2004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了一千大关,一类本科202人,二批线上线数588人。省重点线和二批线上线率创咸宁市第二。

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校及时转变了"质量"观念,注重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学校成立了艺术团、文学社、书画组、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电脑组、科幻组、电视广播组等若干个兴趣小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1997年,在"迎香港回归"活动中,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实话实说"栏目,特邀通山一中师生代表参加了"迎回归"春节特别节目的录制;在湖北省教委组织的"中小学生迎香港回归知识大赛"中,代表咸宁市参赛的通山一中代表队,力克群雄,一举夺得一等奖。近两年来学生参加市级以上的各类竞赛,获奖达250余人次,其中,有多名同学免试进入高等学府。学生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习作达数百篇。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教改,是通山一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涌现出了一批业务尖子和科研能手,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且取得了累累硕果:70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百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评比中获奖,多部教育教学著作出版发行。2003年12月8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委员会"在山东举办的全国"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科研成果展示会上,通山一中"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科研成果荣获奖。17名学生的习作分别获"创新写作"征文比赛一、二、三等奖。

迁入新校区的通山一中是一所现代化的生态学校,的设备、的环境、的学生、的师资必将造就出时代更大的辉煌。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
单位地图